高中三年学习计划(收集3篇)

时间:2024-07-25 来源: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范文篇1

订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我高中三年,学得扎实全面的一大因素是学习有明确的目标。高中学习,就是要系统地掌握知识,以迎接高考的检测。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及《考纲》就是学习的指路灯。尽早了解纲“,学习就能有的放矢。下面和各位朋友谈谈我制订的学习计划。我的学习计划有两种--长期远景式计划和短期目的性计划。长期远景式计划是指我为高中三年学习制定的总目标,以及每学年开始时为该学年订的计划。制长期远景式目标时要胸怀大志,统筹安排,目标要合理--也就是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量力而为。目标过高,经过努力仍难以达到,就会挫伤积极性;目标过低,极易达到,就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高考是一次全国性的严格检查,目标过低就会在高考中被无情地筛下来。目标不是一伸手就可摘到的果子,而是跳一跳或想办法可以找到梯子攀上去才可获取的果实。我所订的高中三年学习应达到的目的,是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技能,重点抓住考纲,基础要扎实;同时扣住大纲,向课本外,课堂外延展,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深度。

高一,高二学年,我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以语文卷为例,有字,词,拼音等直接用课本语言材料命题的,还有那些名为课外试题,实为课本上知识点的,譬如文言文试题所选的文言文,虽然都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但考查的知识点是我们在课内学过多次的。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在课本,我仍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

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我在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永到渠成“了。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效率;计划;梳理;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89-01

学生到了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数学知识。为了迎接中考,老师要组织学生复习三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复习这个环节既要归纳、整理所有的基础知识,又要突出重点、难点。这个环节如果抓得严、抓得细、抓得实、抓得紧,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考数学成绩。

一、根据《考试说明》,认真制订复习计划

徐州市中考《考试说明(数学)》每年都要进行修订,但改动幅度不大。我们数学老师要以初三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根据《考试说明》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复习计划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学生的计划要尽可能地跟老师的计划保持同步。老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详细,最好分阶段制订复习内容。如第一轮复习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课内知识,第二轮从什么时间开始按《考试说明》中的专题组织复习,第三轮从什么时间开始进行模拟训练。在每一轮复习中,复习的重点、难点都要交待清楚。每一轮复习结束后,最好来一个阶段性的检测。不管是老师的复习计划还是学生的复习计划,都要切实可行,不能搞假、大、空。计划一旦制订好,就要严格按计划复习,防止制订计划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复习计划是复习的指针,制订复习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防止复习的盲目性或随意性。

二、复习要系统梳理基础知识

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多,也很零乱,它们分布在六本书中。在第一轮复习期间,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重新组合,使这些知识系统化,这样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和运用。“如代数可归纳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初步统计’三大部分;几何可归纳为4块13线……”需要强调的是,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最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只起辅导作用。在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最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不仅显得直观、形象,而且也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另外,梳理、归纳数学知识点,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不能为了梳理而梳理,而应该在梳理完毕后,对数学知识进行习题化。通过做练习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如复习绝对值的定义,可以用式子表示:a=a(a>0)

-a(a

0(a=0)

要注重关于绝对值的练习训练。

例(1)化简|x(x-2)|;(2)解方程|x|+|x-2|=6。

解:(1)当x=0,x=2时,|x(x-2)|=0;当x2时,|x(x-2)|=x(x-2)=x2-2x;当0

三、复习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恰当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优良的脑力劳动素质;而笨拙的复习方法只能使学生复习效率低效甚至无效,在原有的基础上踏步不前,致使他们永远在知识大门之外徘徊。如果说勤奋刻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动力,那么科学的复习方法则是他们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初中数学复习不是简单地“烫剩饭”,而是要能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方法,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方法来解答数学题。用哲学原理来表示,即:实践――理论――实践。

传统复习的最大弊端,是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记忆所学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提高他们理解知识、攫取知识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想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老师就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最好选最近几年各大城市的中考试题或模拟题。比如,复习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1)y=13-x.(2)y=3x+2x-1.(3)y=1x+1-1.(4)y=x+2x-2。复习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后,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1)解方程|x|=3;(2)解不等式|x|3。如下图:

在复习期间,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为了达到复习的目的,我们对练习一定做到“四精”。在“精评”这个环节上,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并适当拓展、延伸和总结规律、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方法,再反复运用,他们解答数学题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总之,中考前的数学复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一定要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梳理、归纳基本知识,总结规律、方法。如此复习,学生不仅能够猎取各种知识,发展个性和特长,增长才干,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整体素质,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范文篇3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二、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三、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四、注意

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高中三年自我总结(收集3篇) 2024-07-25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收集3篇) 2024-07-25

《向着光亮那方》读后感(整理11篇) 2024-07-25